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浅谈语文课内外阅读

浅谈语文课内外阅读

2010年11月08日 14:45:51 来源:辉县市黄水乡中心学校 访问量:223

人类离不开阅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有了阅读。那时人们读日月星辰,读沧海桑田,读动物世界,读人生旅程,甚至可以说,文字的产生都与这种阅读直接有关。阅读与一般的“看”的区别在于:它是用心的,它是心灵的经历与体验。

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并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指明了方向。而且,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也昭示着这一规律。

一、中考语文命题发展的总趋势

近几年中考语文命题发展的总趋势在于:一是试题中限制了纯知识识记能力方面的考查;二是语言运用能力的试题占了很大的比重。从考试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这类试题是能真实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一段时期内,将继续存在于考试试卷中;三是试题注重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一般分值都不低于30%。而初中一、二 年级语文失分最多的一直是课内外阅读。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一是表达。可以说,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着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因此,自从用语段或整篇文章理解分析来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形式一出现,全国各地都在中考试卷中安排了阅读能力的考查,阅读理解的题型也日趋成熟。开始时,题目还在注重知识的考查层面上。近年来,阅读理解的考查调整为整体感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选文也由课内走向课外,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育性和主观性,现在正迈向综合性和开放性。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与任何改革的进程一样,平衡总是相对的。我们必须看到,在较大一部分初中学校的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在边远农村初中,像我们黄水因受信息及条件的限制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无怪乎出现:开学时学生最爱看的书是语文书,可是最讨厌上的课是语文课。

课堂阅读教学是如此,课外阅读教学就更加悲惨了!

相当多的学生除课本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农村初中学生课外书的来源少,适合他们读的好书更是凤毛麟角。农村初中学生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人数相当少,读过鲁迅、冰心现代作品的人就更少,更不要说外国作品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高尔基的《童年》了。他们最多是为了应付考试看过一些《作文》、《初中生之友》而已。尽管大家都明白:“多读多写”仍是学好语文的正确途径,但由于落后条件的限制,又有多少老师能经常与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体会?又有多少老师能随时把新出版的好书推荐给学生?学生其实是有课外阅读的欲望与需要的。程红兵老师在一次报告中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借班上课,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文,学生有说爱听文言文的,有说喜欢小说故事的,但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上什么都行,就是不要上课本上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要求。而且,从我校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欲望,但是,农村初中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条件,学生的课外阅读即使有,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一些盗版的武侠小说,一些不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小说,就可能放入他们的抽屉,这当然没有什么好的效果。

三、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产生以上种种现象的原因虽然很复杂,但是,面对扑面而来的“强调开放,鼓励创新”的语文考试改革,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是否应未雨绸缪,改革语文的阅读教学。

1、学生要读书,教师更应该读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人文素养”,要有文化底蕴。那么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一要“渊博”。要成为杂家,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熟谙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二要“丰腴”。要广泛猎取,并消化吸收,长成自己的文化“血肉”。要形成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感悟、态度和信念。翻开新的教科书,在“综合性学习”中,“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等内容的编排,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新课程对语文教师文化底蕴的挑战。如果不读书,不抓紧时间“补钙”,何以指导学生,又怎能迎接挑战?!

  2、建立独立的阅读学科理念。“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阅读不完全是为了写,阅读教学也并不是仅仅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写作。必须让“阅读”“独立起来”,明确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包括收集、选择、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鉴赏评品,怀疑探索作品的能力,为学生具备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创造性应对社会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内外结合、厚积薄发。教师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人归纳出少年儿童读书的五种需要:学习需要;交往需要;缓解焦虑需要;放松需要;消磨时间需要。这是符合青少年学生阅读心理特征的。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阅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阅读的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寻找自己的乐趣,必须淡化阅读的目标要让学生放开思想去自由地读书。

因为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老师要把阅读的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教师主要在“导”上作文章。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流行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茫然无从,不择而食。放手让学生选择书籍,本身亦是对学生判断和鉴别能力的培养。

读书的方法也应是开放的。读书并无定法,采用何种方法,皆由个人阅读习惯而定,教师只能作一般方法上的介绍:圈点勾画、点评批注、寻章摘句、卡片心得、 浏览背诵,当用则用。法那法,唯有“读”、“悟”是上法。心无杂念,读出个“一、二、三、四”;读出个“心领神会”;读出个“忘乎所以”。

语文阅读教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得益彰。课内阅读教学中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课文应当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就成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更好地在课外进行其它类似文章的学习阅读。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二者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课文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我们师生应真正坐下来,把市局倡导的“读起来”活动做到内心深处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辉县市黄水乡中心学校 张华丽)

 

 

 

 

 

编辑:侯志国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辉县市黄水乡中心学校 特此声明。